对高校辅导员身份的理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叶玉清
在推进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人对高校辅导员身份有疑惑,主要是认为辅导员具有教师管理者双重身份。因此,有必要对辅导员的身份问题加以厘清。
目前,对辅导员身份的描述最具有权威的官方文件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年24号令),该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这段话中,谈到了辅导员是教师和管理两支队伍的重要成员,又称其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目前尚未看到官方对这段话的书面的具体解释,这也是许多人对辅导员身份感到有疑惑的原因。
一、辅导员都是教师吗?都是管理者吗?
辅导员队伍中有些人是教师,有些人是管理者。
根据24号令后续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教思政[2014]2号、辽宁省落实24号令的配套文件《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辽教办电【2008】92号)文件精神,以及结合2010年以来全国高校全面实施高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的实践来看,对辅导员的身份可以做出清晰的回答。这个答案就是:
专职辅导员,即院系学工组长(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这些具备行政职务的专职辅导员是管理者;除了院系学工组长(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这些具备行政职务的专职辅导员外的一线专职辅导员是教师。
二、为什么说专职辅导员是管理者而一线专职辅导员是教师?
这主要是依据高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的规定,该规定要求一般的高校工作人员只能上一个岗位,不能双肩挑,双肩挑的岗位很少,一般是校级领导和学术性很强的中层正职,辅导员上不了双肩挑岗位。在2010年以来全国高校全面实施高校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的情况下,没有辅导员能同时即上专业技术岗又上管理岗(即所谓的双肩挑),而只能选择其一。在这种情况下,院系学工组长(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这些具备行政职务的专职辅导员只能上管理岗,他们是学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身份是管理者;除了院系学工组长(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这些具备行政职务的专职辅导员外的一线专职辅导员应该上专业技术岗,也就是辅导员教师系列岗,他们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身份是教师。
三、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是指辅导员即是教师又是管理者吗?
不是。上管理岗的专职辅导员和上专业技术岗的辅导员都是干部。
在中国,公民的身份有三种:农民、工人和干部。按照高校人事编制录用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具有干部身份,编制外的人员虽然可能在高校里做管理或者教师的工作,但是他们不是干部。24号令中之所以强调辅导员的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是要求高校配备专职辅导员时,必须按照编制指数通过正规的方式招聘,不能采用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编制外的非干部身份的人员担任专职辅导员,这样就为专职辅导员具有正式编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各级文件中关于高校辅导员的描述,主要指的哪一类辅导员?
主要是指一线专职辅导员。
一线专职辅导员是按照1:200配备的,是辅导员队伍的主体,各级文件中所说的辅导员,主要是指这些一线专职辅导员。《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是按照一线专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的。而那些具有行政职务的处于管理岗的专职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可以说目前还没有,他们是高校的管理者,他们的职业标准应该是管理方面的,而不是教师方面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不适用于这些专职辅导员。
五、辅导员的管理职责是课程吗?哪些辅导员的工作可以课程化?
辅导员的管理职责不是课程。一线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可以课程化。
辅导员的管理职责主要是专职辅导员的职责,就是说是处于管理岗的那部分辅导员主要是做学生管理的。一线专职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是教育而不是管理,管理职责很少,他们的工作就是课程。这就如同教务处和各院系的教学管理人员是做教学管理的,而一线的教师是实施教学行为的一样。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指一线辅导员的工作课程化,而不是所有辅导员的工作都要课程化。但是,一线辅导员是辅导员的主体,所以,一线辅导员的课程化,也可以总称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如果你想更为准确一些地表述,那你就用 “一线专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这个题目。
六、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抓住了落实24号令,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关键。
由此可见,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辅导员)就是教师,他们从事的工作就是课程,他们落实岗位职责的过程就是教学。实施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改革,可以说是牵住了落实24号令、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落实辅导员教师角色和教师待遇、实现“三化”的牛鼻子。这个改革辅导员欢迎,学生工作负责人应积极组织落实。
这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欢迎同仁们批评指正并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