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构建多维度教学协同机制,推动优质资源整合共享与课程体系迭代升级,精准回应学生的思想关切与社会主义建设新要求。2月28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德远楼512会议室举行集体备课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王琬琪主持,主备教师陈旅璇就两个专题进行课程设计展示,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研讨。

▲陈旅璇老师阐述教学思路
陈旅璇围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主题展开教学设计,通过“人生价值思辨三问”构建课堂框架:首先以“什么样的人生更有价值”开启哲学思辨,继而从价值维度、认知纠偏、实践路径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一是科学理解和评价人生价值;二是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实质与危害。三是新时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实践范式。针对该教学设计,教研室成员展开深度优化研讨。王琬琪创新提出“人生价值拍卖会”情景模拟活动,通过虚拟货币竞拍价值观的沉浸式体验深化认知;王朝阳老师建议强化“知行合一”教学逻辑,嵌入“我的价值坐标”实践模块;吴铭设计“人生剧本杀”互动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激活课堂参与;陈坤则主张引入社会热点,开展价值排序的批判性思考。
在“理想信念的内涵”专题设计中,陈旅璇以“00后理想图谱”调查数据为切入点,通过三大核心议题构建认知体系:一是理想信念的哲学内涵与时代特征;二是理想信念辩证关系的系统阐释;三是精神坐标对个体发展的导航作用。教学团队对此提出进阶优化方案:王琬琪建议增设“理想方程式”主题辩论,吴铭老师策划“红色地标云寻访”实践项目;王朝阳指出要辨析科学信仰与盲目信仰的关系;汤瑶老师提出融合“地域文化资源价值解码”教学模块,陈坤则创造性融入“何长工精神当代诠释”特色内容。
本次协同备课形成了“理论建构-实践转化-评价反馈”的完整教学闭环,建立了课程资源动态优化机制。通过教师思维碰撞,不仅创新开发了“价值拍卖会”“人生剧本杀”等特色教学法,更构建了“基础模块+特色拓展”的弹性课程体系,为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的思政金课奠定坚实基础。教研室还同步启动了教学案例库共建计划,着力构建长效协同创新机制。
一审:王琬琪
二审:陈钧芩
三审:谢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