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站首页
通知公告
分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阅读书单 |【中秋节】月圆中秋,佳期胜赏,踏月还乡
作者: 发布日期:2024-09-17点击数: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时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在千百年的传承中几经演化流转。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为中秋节注入丰富内涵,文人墨客借此留下众多诗词文章。最终,“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现今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时代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过去的中秋夜,人们点燃蜡烛放在灯笼里面,挂在瓦檐或露台上,到处灯火通明,十分热闹。赏灯的同时,还可以赏月、猜灯谜。现如今各式各样的彩灯更是百花齐放,有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鱼鳞灯、谷壳灯等等。

中秋节的赏月活动,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习俗。文人墨客们对月吟诗作赋,留下不少与月亮有关的名篇。现在,中秋赏月方式多样化,除登高望月、泛舟赏月等传统方式,又诞生了摩天轮赏月、坐飞机赏月、露营赏月、直播赏月等赏月新方式。

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把月亮的阴晴圆缺和人间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中秋月圆更是要家人团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间团圆的主题越来越突出、重要,中秋节便是儿女侍奉双亲、表达孝意的重要时机。这天如果实在不能归家,也要打电话或者通过视频问候。


中秋古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散文

记得有一年,我在上海过中秋。晚饭后,皓月当空。我同几个朋友到马路上去散步看见了上海中秋之夜的形形色色,然后回家。我将就睡的时候,忽然有一个人推门进来。他送我一副眼镜,就出去了。我戴上这副眼镜,一看,就像照着一种X光,眼前一切窗门板壁,都变成透明,同玻璃一样,邻家的人的情状我都看见了。我高兴得很,就戴了这副眼镜,再到马路上去跑。这回所见,与前大异:一切墙壁,地板,都没有了;但见各种各样的人各自过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可惊,可叹,可怜,可恨,可耻,可鄙.……也有可歌,可羡,可敬的。我跑遍了上海的马路,所见太多,兴奋之极,倒在马路旁边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却是身在床中。原来是做一个梦。

-丰子恺《上海中秋之夜》


中秋节夜,月亮从东南天角不声不响地爬上来,一下子把运河滩全照自了银杏从屋里一跳,跳出门槛,朝北屋里喊道:"娘!我到外边玩去了,您给等门哪!北屋,富贵奶奶跟老伴儿正叽叽喳喳地说话,银杏这一叫,她突然一惊,定了定神忙应道:"别回来太晚了!

银杏早已经跑出院外,在月光下,她端详了一下自己身上绿底儿小白点的新褂子,按了按辫子上的桂花,害羞地笑了。

--刘绍常《运河的桨声发》


中秋节又快到了,月饼蠢蠢欲动,又开始纷纷招摇上市。北京现在卖的月饼花样新,但南风北渐,大多是广式或苏式,以前老北京人专门买的京式月饼中,只剩下了自来红自来白,冷落在柜台的角落里,有一种叫做翻毛月饼的,更是已经多年不见踪影。翻毛月饼类似现在的苏式酥皮月饼,但那只是形似而并非神似。赵珩先生在《老饔漫笔》一书中,专门有对它的描述:"其大小如现在的玫瑰饼,周身通自,层层起酥,薄如粉笺,细如绵纸,从外到内可以完全剥离开来,松软无比,决无起酥不透的硬结。

-肖复兴《母亲的月饼》


八月节,天上满月,人间团圆,拜月,供“月光马儿"和”兔儿爷”,虽然似乎是”妈妈经”上的迷信事,但那情调是美好的。传统风俗中,有不少礼数,多少都有一点迷信、神秘、朦胧的色彩,但又不纯粹是迷信的东西,而往往形成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一点有情趣的点缀,有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在里面。如端午、中秋等等风俗,似乎应该和纯属迷信的东西区别开来。《帝京景物略》云:"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园,分瓜必牙错…彻所供,散之家人必遍……女归宁,是日必告返其夫家,曰团园节也。

--藏克家《人好月婵娟》


一审:陈雅菲

二审:彭艳

三审:余璐姣


上一条:阅读书单 | 习近平讲故事:上行下效
下一条:阅读书单 |【教师节】言传身教春风播,三尺讲坛教绩扬